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中小公司运行总体平稳。1至5月,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公司增加值同比增长8.0%,高于大型公司3.9个百分点。分行业看,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保持增长。
在6月27日至30日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公司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中博会”)上,中小公司纷纷展出新产物、新技术、新应用,并表示将加快国际市场布局。
记者获悉,相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中小公司公平竞争环境,强化中小公司专精特新发展,支持中小公司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。
多项运行数据平稳增长
数据显示,从营业收入看,1至5月,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公司营业收入32.6万亿元,占规上工业公司的59.6%,占比上升0.3个百分点;同比增速为5.5%。
从利润总额看,1至5月,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公司利润总额1.4万亿元,占规上工业公司的50.9%,占比上升1.2个百分点;同比增速为3.8%。其中,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、计算机及通信电子设备、电气机械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。
值得一提的是,6月是2025年全国中小公司服务月。从部委到地方积极部署,围绕市场拓展、融资促进、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推出系列暖企惠企举措,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活动,通过精准有力的政策助力中小公司强信心、稳预期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公司局副局长贾宏伟说,下一步将继续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全力在培育和服务公司上下功夫、求实效,认真谋划“十五五”促进中小公司发展规划,切实做到政策惠企、环境活企、创新强企、服务助企、人才兴企、法律护企。
加速推进专精特新公司发展
中小公司经济运行整体稳中有进的同时,透过中博会这扇窗口可以看到,不少中小公司正加快新技术新产物开发,拓展更多商机。
中博会开幕当天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公司越疆科技发布负载30办驳、关节速度达300°/蝉的协作机器人。“在工业机器人领域,公司突破了以往协作机器人在高速高负载应用场景的性能限制,为高端制造业带来了更优选择。”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告诉记者,目前公司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8万台。
可以支持40多种语言同传翻译的础滨眼镜、能够进行孤独症辅助诊断的非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,机械臂运动精度达0.1毫米的手术机器人……在中博会省区市专精特新展区内,展台方寸间尽显公司发展活力。
不少公司紧跟市场需要,加快新品研发。中科民生耐鼎机器人(珠海)有限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孙元凯介绍,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,智慧养老、护理失能患者的需求很大。公司正专注于高端智慧康养床的研发生产,并加快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助手,以满足养老领域辅助护理、情感陪护、护理预警及监测等需要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下一步我国将持续强化中小公司专精特新发展,支持中小公司聚焦主业、精耕细作,实现高端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、国际化发展,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。
助企出海拓市场
眼下,不少中小公司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。
“出海已成为中小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、开辟广阔市场空间的关键路径。”中国中小公司发展促进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樊颖晖说,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,中小公司仍面临诸多挑战,如文化与法律差异、品牌影响力不足、国际化人才短缺、海外产业配套服务欠缺以及融资渠道有限等。
为进一步助推中小公司出海拓展市场,中博会期间,中国中小公司服务网全新上线“出海服务”板块。该板块实时汇聚全球150余国及39个联合国国际组织发布的高潜力订单与创新合作项目,覆盖新能源、智能装备、绿色消费等30多个前沿领域,年潜在市场规模可达200亿美元。
樊颖晖说,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迭代平台功能,深化线上线下协同与国际合作,结合公司需求,加快建设一个集政策、法律、关税、风险、金融以及出海产物价格预测等服务为一体的“出海服务大模型”,构建全球领先的国际化服务生态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,将支持中小公司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,充分发挥中小公司在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效率、韧性、活力等方面的作用,共同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开放合作生态,进一步助力全球中小公司加强互利合作、促进共赢发展。